您好,我是小朋美食!
一年一度的三伏天,快要到了。不过今年的三伏天可不寻常,堪称20年一遇,有5个特殊的地方,你提前了解,也好提前做准备!
1.入伏时间
按照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的算法,今年夏至是6月21日,7月20日才正式进入头伏。在过去20年里,入伏时间大多在7月11日 - 20日之间,像2021年、2023年7月11日就入伏了,而今年这么晚入伏,上一次还是在2006年。
民间一直有“晚入伏,热死牛”的说法,就拿2006年来说,多地热得人都受不了,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好多麻烦。所以,大家可得对今年后面的炎热天气,做好心理准备,提前想想应对办法。
2.三伏天的时长
一般来说,三伏天有30天和40天两种,主要看中伏的天数。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。有5个庚日,中伏就是20天,整个三伏天就是40天;要是只有4个庚日,中伏就只有10天,三伏天也就30天。
今年夏至后只有4个庚日,中伏10天,从7月20日到8月18日结束,一共30天,是近10年最短的。可别觉得天数少就不热了,2007年和2012年,同样是30天的三伏天,当时好多地方,都出现了40℃以上的极端高温,热得让人记忆深刻。所以,防暑降温的工作,还是得做好,可不能掉以轻心。
还有个特别的地方,今年入伏和出伏的农历日期一样,都是六月廿六。入伏是7月20日,农历六月廿六;出伏是8月18日,农历闰六月廿六 。入伏和出伏在农历同一天,这种情况可不多见。
老人们常说“两个六月,热上加热”,意思是今年热得早还热得厉害。虽说从科学角度讲,三伏天热不热,主要受大气环流这些因素影响,和有没有两个“六月”,没有直接关系。
但实际情况是,7 - 8月副热带高压加强,在它的控制下,天气晴朗少云,太阳直直地晒着大地,地面温度升高,天气自然就更热了。所以,今年夏天可能真的会特别热。
3.“公伏”和“母伏”
民间按入伏那天。农历日期的单双数。来分“公伏”和“母伏”,单数是“公伏”,双数就是“母伏” 。今年入伏是农历六月廿六,双数,属于“母伏”。有句俗语叫“公伏凶,母伏爽”,这里的“爽”可不是说凉快,而是说母伏的时候闷热感强,雨水也相对较多。
从气象部门的预测来看,今年7月,华北、东北等地可能会有极端暴雨天气,而江南、江淮一带高温热浪会频繁出现。
4.今年是“秋包伏”模式
今年立秋是8月8日,末伏从8月9日才开始,这就是典型的“秋包伏”。“秋包伏”就是末伏起始日晚于立秋,立秋后高温期,通常会延长,能达到18 - 19天 。
和它相对的是“伏包秋”,就是立秋当天恰逢庚日,也就是末伏起始日,这种情况下立秋后就10天高温期,天气很快就转凉了。
民间有“秋包伏,热死牛”的说法,以前的经验也能证明这一点,2019年是秋包伏,杭州9月的时候气温还有38℃;2024年是伏包秋,立秋后一周气温就明显下降了。
科学的解释是,在秋包伏年份,副热带高压撤退得慢,热气长时间留在这儿,导致立秋后高温天气还会持续。
气象模型显示,今年8月底前,江南、江淮等地高温还会继续,甚至可能引发热浪。所以,大家别以为立秋后,就能马上凉快了,秋老虎的威力可能比想象的还大,防暑工作还得继续坚持。
新宝策略-配资炒股配资平台-炒股开户在线股票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查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